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

HUAI NAN SHI TIAN JIA AN QU DI SHI BA XIAO XUE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校务公开 教育科研 教师园地 党建工会 德育园地 专项教育 校园之星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校务公开 校园公告
田区十八小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12-19 10:56:16 点击次数:


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

20209月——20238月)

经第六届教职工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的终身发展办学理念,注重内涵提升,强化特色建设,落实“三全”育人,促进学校全面优质发展。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一九七七年三月,迄今已走过44年历程。学校位于舜耕山下,是一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文气息浓厚的美丽校园,学校占地面积188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7822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6884平方米,运动场面积7850平方米。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1313名学生,62名教职工。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优秀的管理与教师团队。学校领导班子专业素养高,办学理念先进,年龄结构合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研究学校改革和发展问题。

教师团队敬业精业,目前学校高级教师9人,省教坛新星1名,省优秀辅导员2名,市学科带头人13名,市十佳青年教师1名,市教坛新星8名,市骨干教师21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近三年每年都有百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科造诣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安徽省实验小学、安徽省标准化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以“方圆相济,学做真人”为校训,以“和而不同,合则成体”为校风,经过四十多年探索、积淀,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合”校园文化,在“和合”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努力朝着“全面优质发展”的办学目标迈进。

3.先进的教科研工作。“自育自学”教育实验在学校已经坚持十多年,“自育自学”的理念深深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十八小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对培养学生能自育、会自学、善自律、讲自觉的综合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正在研究的有国家级、省级课题各一项,市级课题七项。教育教学科研成为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特色发展的推进器。

4.扎实的素质教育。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提倡高效轻负,学生的学业水平在淮南市居于前列。学校重视艺术和体育工作,学校足球队荣获淮南市“谁是球王”校园足球比赛七连冠,在各级各类文艺演出、经典诵读、学生才艺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重视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开设有国学与经典、科创、形体等课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学校积极组织足球、乐器、棋类等学生社团活动,坚持开展科技艺术节、校园足球文化节、田径运动会、元旦迎新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丰富的德育活动。学校是“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少先队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淮南市优秀少先大队”。学校以“两节两会”为主线,以“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节点,以“六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党建带队建,成立了少工委,落实少代会制度,将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课、校园小导游等常规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加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三)学校发展的劣势

1.教师补充不及时。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日趋严重,教师梯队呈现青黄不接的态势。2017-2020年学校陆续有13名教师退休,3名教师调离,2名教师转岗离职,只新进3名教师。如不快速补充新鲜血液(青年教师),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面临严重挑战,学校实现新型、特色、高品位发展会面临巨大压力。

2.未来三年的学位容纳能力不足。随着学校附近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陆续竣工,未来三年学校招生压力骤增,学校师资力量和校舍、活动场地都将面临严重不足,学区压力逐步增大。

3.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师资不足,课程研发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有待提高。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还很薄弱、不成体系、比较碎片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

4.学校信息化建设不充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应用的师资基础较好,但缺少教育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员,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布局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硬件条件一般,离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差距较大。

(四)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淮南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田家庵区把教育强区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未来三年,学校建设全面优质教育的发展思路,与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与市、区的教育发展要求相一致。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需要顺应新时代育人需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信息化软硬件需要加快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如何更好地调动学校内外部的积极因素,做到内优管理、外争支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十八小的持续性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未来三年的新课题。

  三、办学理念的表述


理念名称

理 念 内 涵

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的终身发展。

发展目标

面向全体师生,全面优质发展。

校  训

方圆相济,学做真人。

校  风

和而不同,合则成体。

教  风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教得好。

学  风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学得好。

管理文化

方中求圆、以圆促方、方圆相济。

自育自学理念

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


四、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学校办学目标

注重内涵提升,强化特色建设,面向全体师生,全面优质发展。

(二)学生成长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善于创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教师发展目标

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五重点发展项目

【学校管理】

(一)主要目标: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队建,重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校长负责制,建立校务委员会,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坚持依法办学。在党支部的全面领导下,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家长和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实施自主管理。在依法办学的基础上,自主办学确定发展方向,自主决策决定重大事项,自主管理做好以章程为核心、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的学校管理体系。

3.开展民主监督。树立教师主人翁意识,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实行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三重一大”事项要经过支部会、行政会集体研究决定。修改章程、制定规划、完善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

4.加强社会参与。成立校务委员会、师德师风监督委员会、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积极扩大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和方式,整合外部资源服务于学校发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德育工作】

(一)主要目标: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拓展,以少先队活动为特色的三级德育课程体系。结合系列化的德育主题活动和德育特色活动,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构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立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三全”(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评价体系。

(二)具体措施:

1.上好思政课、少先队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德育课程,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全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学生的政治启蒙。

2.加强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开展互听互看,互学互鉴研讨活动,夯实德育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德育师资队伍。

3.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少先队员特点,体现时代感、互动性的少先队活动,把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做得有意思,提高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

4.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育功能,开拓校内外德育及综合实践基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做到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形成有效育人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以党建带队建,启动“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把争章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学生成长】

(一)主要目标:

围绕“五育并举”总目标,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均衡而有特色的发展,使学生习惯好、品德好、能力强、学业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幸福的成长。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质量监测,实施过程性管理,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建立阅读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开展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启智、明理、做人,打造书香魅力校园。

3.重视艺术教育。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开设器乐、书法、舞蹈等拓展课程,通过新年音乐会、科技艺术节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形成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4.加强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在学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落实“一课”(体育课)“两操”(早操与眼保健操)“两活动”(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持续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继续保持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传统优势,力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各项数据达标。

5.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近视预防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实施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完善学生健康档案。

6.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7.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坚持面向全体、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强过程性管理,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教学科研】

(一)主要目标:

高效课堂是全面优质教育的核心。深化教育科研,致力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执行力,落实教学“三化(细化教学制度、优化课堂教学、强化作业改进)”,建设“高效课堂”样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秉承“普适、开放、创新、多元”的原则,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构建涵盖基础课程、德育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多级课程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二)具体措施:

1.完善“高效课堂”的制度量标准。全体教师要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轻负高效”理念,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引领,贯彻落实“高效课堂”的质量标准,做到备课要“实”,上课要“活”,手段要“巧”,作业要“精”,评价要“全”,辅导要“准”。

2.规范“高效课堂”的常规管理。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扎实落实课程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凸显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随堂观课议课和教学反思常态化制度,重视单元、期中、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和质量分析,通过师生座谈会和学生问卷反馈情况,指导和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3.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完善校本研训机制,深化“自育自学”实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强化科研工作的“四个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常态化、动态化推进教师“学中思、研中思、教中思”,引领教师智慧成长,构建智慧型高效课堂。

4.开发适应“高效课堂”的课程体系。结合学校情况,延伸基础课程,开设科创、形体、棋类等拓展课程;将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足球活动与课程开发有效结合,形成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完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机制,从规划、实施、保障、监督、评价等多方面做好课程管理。

5.建设“高效课堂”的信息化资源。深入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软硬件配备,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立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助力“高效课堂”建设。

【教师发展】

(一)主要目标:

使全体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让全体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发生较大转变,从而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组织作用及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学校、社会监督机制,重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在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评聘、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宣传弘扬先进典型,营造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指导教师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自身优势和成长规律,做好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实施“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名师”依次递进的阶梯式培养计划,使每位教师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3.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深挖校内名师资源,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为教师搭建互帮互学、交流借鉴的平台,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名师工作室展示课、省市级课题研讨课、校际交流课等各层次的教学研讨。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有序推进课题研究,持续开展“自育自学”教育实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师资培训,激发教师钻研及创新精神,得心应手地使用智慧课堂等教育新技术,适应教育新形势。

5.发扬团队精神,做好常规教研,利用网络及新媒体技术,创新教研形式,积极开展主题式教研。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探索“党小组+教研组”活动模式,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在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形成学校学科建设特色。


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

202010